野杜鹃之四

那高山之顶的苗寨,对小杜鹃的童年生活,有着重要影响。

因为,从2岁到4岁,有整整两年时间,杜鹃生活在外婆家。

家里的农活太多,老杜又自诩文化人,不愿意干活,里外都是张妈一个人弄。

她忙不过来,无心顾虑小孩,就送到外婆家了。

这个决定对小杜鹃无疑是好的,她在外婆家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两年。

外婆对她极好。舅舅那时尚未成家,对这个外甥女也是十分关爱。

她还有个姨妈,远嫁在外地,经常回来看望外婆,每次也给小杜鹃带来好吃的。

在这众人的宠爱中,杜鹃充分享受了童年的快乐。以至于她后来怀念起童年,首当其冲想到的是外婆家。

在山顶上的寨子,当年还处在原始的风貌。

整个寨子都是木头建设的房子,被烟熏的漆黑,依着山势,从上到下一栋栋排列。

外婆家位于山顶。从家里的前坪,往下看去,可以看到一栋一栋的其他村民的房子。

下到山坡底部,有一条比较大的溪流,溪水日夜不停的奔流。

溪流的边上,有一块打谷场。这里也是村民们的节日活动场所。

土家族,或者苗族,在湘西这两个民族其实习俗接近,也不怎么刻意区分。

他们有自己的固定节日,在节日时,全村都会聚集,有自己的庆祝方式。

比如,农历三月三,就举行隆重的开春庆典。村里人抬起大鼓(叫做春鼓),打起铜锣(叫做喜锣),排成长队,在田间游行。期盼当年风调雨顺,农作物丰收。

三月三的晚上,村民们在打谷场上烧起篝火,在篝火旁唱歌跳舞。在火焰飞扬中,一个个活跃的生灵,辉映在夜色与火光中。这种现场氛围,使得寨子里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气息。

而小杜鹃就出生在三月三的第二天,即三月初四。

那时,满山的野杜鹃花肆意绽放,如火如荼,赋予了大地满满的生命力。

在外婆帮助下,杜鹃姑娘在家附近的山上,采下一把杜鹃花。回来把瓶子里装上水,把鲜花插在瓶子里,可以鲜活好几天。

春天过去,到了夏天,整个山坡和田野,铺上满满的绿色。

杜鹃沿着山坡,一级一级的往下走,来到山坡底部的小溪旁。

在那里有其他小伙伴一起玩。他们双脚浸在溪水里,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凉意。

他们在巨大的水车旁,看水车运转,带起溪水浇灌到村民种植的水稻田里。

他们翻开溪流旁的小石块,抓里面的螃蟹。

还有一种红色的鲫鱼,很难抓到,但顽皮的小男孩用自制的篓子,却能抓到这种鱼。

有个小男孩就抓到一条红鲫鱼,送给了杜鹃。杜鹃回来养在大水缸里,那个水缸原来是盛放牛的饮用水。这条红鲫鱼,一直陪伴着杜鹃在外婆家度过的两年。

山上的秋天来得早。到了农历九月底,就基本入秋了。

那里的秋天颜色变换明显。山上的灌木全都枯黄,松树披上了一层落寞的颜色。

溪水潺潺流动,两边的杂草也是一片枯黄。

秋天,对小伙伴来说,却是快乐的季节。

因为地里、山里,都有很多好吃的。

地里的水稻收割干净,剩下一片半干半湿的泥地,是挖泥鳅的好季节。

舅舅就带着她,拿个桶,去地里挖泥鳅。

每次都能挖上小半桶。回来和外婆一起,把泥鳅剖开,放在秋日的阳光下晒干。做饭的时候,把泥鳅和紫苏、生姜一起煎熟,那味道鲜美无比。

山里面的野果多的不胜枚举。那些都是说不上名字的野果,红的黄的都有,比如野柿子、野板栗之类,这些都成为小伙伴的最爱。

小伙伴们去山里,小杜鹃也会跟着去。带上满篮子的野果回来,成为农村娃的时令水果。

冬天的农村,稍显枯燥,因为没什么吃的,天气冷,也不方便出去玩。

但冬天下雪时,满山大雪覆盖,天地一片素净,却给小杜鹃带来极好的心灵感受。

多年以后,她还时常回忆起在外婆家看到的满山的大雪。

在这个离自己家隔了好几座山,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大山顶上的苗寨,小杜鹃度过了美好的两年童年生活。

相比起她日后经历的苦楚,这两年基本代表了她美好童年生活的全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