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高二后,杜鹃姑娘已经适应了县城的生活。
此时的她,已经出落成标致的大美女。
她端庄秀气,有着尖尖的瓜子脸,挺拔的鼻梁。
身材窈窕有致,皮肤白皙水灵,更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。
如果不是身高影响了她的进一步美丽,她毫无疑问在容貌上秒杀全校所有女生。
如果要用一个明星来比喻的话,她长得稍有点像年轻时的佘诗曼。
从高一开始,她就陆陆续续受到男生关注。
每个看到她的男生,都会多偷看她一眼。有的男生看到她还脸红。
她还收到很多小纸条,那时中学生年代最原始的情书。
尽管知道自己的美丽,也知道自己受到众多男生的青睐,但杜鹃不为所动。

她的妈妈严厉训导她,在考进大学以前,不许谈恋爱。
她从小到大,都遵循母亲的教导,这点也不例外。
她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。打扮朴素,吃的也朴素。
妈妈每个月给她250元生活费,这已经是做母亲的最大能力了。
即使是这250元,妈妈也经常为难。
每次放月假回家,妈妈既开心又难过。
开心的是女儿回家了,难过的是又要给她准备生活费。
不是身处那个环境的人们,永远无法理解贫穷的困境。
比如,杜鹃上高中时,我已大学毕业,来到美国。
我随便吃顿饭,都是几十美金。这点钱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多一点少一点,对我生活没有任何影响。
然而,这几十美金,换成人民币就是几百块钱,是杜鹃一个月的生活费。
她妈为了这点生活费,早起晚归的种菜、卖菜、养猪、养鸡,甚至还要东拼西凑去借。
我无法想象她们的窘境,然而这就是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。
杜鹃每月拿着这点钱,当然不能过上任何与奢侈有关的生活。
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,上一顿5元,这一顿4元,这样算清楚。
衣服、生活用品,能不买就不买。至于和同学们去娱乐消费,那是不可能有的事。
杜鹃甘守着这份清贫,将全部精力放到学习上。她相信自己总会有摆脱贫穷的一天。
诚心而言,杜鹃姑娘不够学习的天赋。虽然她努力向上,但学习成绩也就一般。
文科成绩尚可,比如语文、历史这些还过得去。理科成绩尤其是数学,她真的很差。
也不知她爹怎么在葫芦镇教小学生数学的。
雪上加霜的是,她爹连代课资格都没有了。
因为各级政府日益重视教育,连葫芦镇这样偏远的小学和初中,也请来了刚毕业的大专生担任教师。
于是,一大批她爹这样的临时代课老师,彻底失去了教鞭岗位。
好在老杜自己的心态比较好,不教书了,还可以继续游荡。
用巫医手段给人看个病,混来自己的烟酒和生活费。
他基本没给家里提供经济支援,但也不依靠家里的支援。这比农村里常见的,打老婆的酒鬼赌棍,还是好多了。
总之,家庭所有的经济压力,都压在张妈身上。
两个孩子读书,家庭自己的开销,都需要张妈那瘦弱的肩膀,一肩挑起。
这也是杜鹃从小心疼妈妈,特别听妈妈话的原因。她知道妈妈太辛苦了。